2022年学术讲座(11场)

发布时间:2022-04-27 浏览次数:0

1.中国舞蹈学的发展与学科建设

主讲人:江东(研究员,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1月17日09: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舞蹈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是目前中国高校舞蹈院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快速变化和发展的中国舞蹈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高校的舞蹈学学科该如何建设?我们每一个普通老师该如何跟上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是高校教师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的。本讲座就中国舞蹈学的发展及学科建设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完成对于这一问题的宏观扫描和思考。

主讲人介绍:

江东,舞蹈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硕士、博士、博士后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史研究、中外舞蹈文化比较研究、非遗公约文本研究,舞蹈评论与舞剧编剧。自幼正规系统学习舞蹈艺术,后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硕士、博士学位,迄今从事舞蹈理论与评论工作逾30多年,著述逾百万字,主要著作:《江东舞蹈文集》(四卷)、《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印度舞蹈通论》《舞人纪·绰约舞芳华》等20余本,曾荣获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科技大奖等。舞剧编剧作品如《泥人的事》《库布其》《大道记忆》《李白》《天之路》《杨靖宇》等均获国家艺术基金。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足迹踏遍五大洲,曾赴非洲任文化外交官。

2.海派”音乐文化中的“媚俗”和“时尚”——20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上海歌舞厅、流行音乐与爵士乐的社会文化意义

主讲人:洛秦(教授)

活动时间:2022年3月25日10:0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运用城市音乐人类学的方法,对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发展形式与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而归纳海派音乐文化的核心特征,指出海派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媚俗“与”时尚”特点的社会意义。

主讲人介绍: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的反思及其理论和方法》《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修订版)》《Ethnomusicology的理论与方法英文文献导读》(四卷)《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鉴(1927-1941)》《海上回音叙事》《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等十余种,发表论文逾百万字,译著《族群性、身份认同和音乐:地域的音乐建构》《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八个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等。先后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连续第四~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十四届哲社成果一等奖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戏曲  

主讲人:车文明(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4月7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属于非遗的重要代表。戏曲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目前有348个剧种。戏曲的表演体制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脚色行当制,表现形式具有程式性、虚拟性、写意性等特征。

主讲人介绍:

车文明,男,1961年生,文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戏曲史、戏曲文物、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民间宗教。先后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考古》《世界宗教研究》《戏剧》《戏剧艺术》《戏曲艺术》,台湾《民俗曲艺》,《戏曲研究》《中华戏曲》《艺术百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编参编7部。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社会兼职: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原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

4.符号与象征:古琴的音乐与表演

主讲人:洛秦(教授)

活动时间:2022年3月11日10:0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讲座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史学与音乐人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方法,梳理归纳古琴的音乐与表演内涵,探讨其符号与象征意义。

主讲人介绍: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的反思及其理论和方法》《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修订版)》《Ethnomusicology的理论与方法英文文献导读》(四卷)《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鉴(1927-1941)》《海上回音叙事》《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等十余种,发表论文逾百万字,译著《族群性、身份认同和音乐:地域的音乐建构》《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社会意义》《八个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等。先后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连续第四~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十四届哲社成果一等奖等。


5.科研项目论证与课题申报

主讲人:徐敦广(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4月14日14:0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从评审角度讲教师在申报国家基金过程中,如何选题,如何开展项目论证,如何撰写文本等问题。

主讲人介绍:

徐敦广,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声乐与教学研究、民族声乐理论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当代音乐》杂志执行主编、中国音协全国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副主席、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主席、长春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被授予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荣誉称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近年来,曾受邀在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30多所高校举办30余场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

   曾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试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等9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外艺术歌曲赏析》《音乐教育理念的文化阐释》《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民族声乐学》《新编经典声乐教学曲库》等多部教材及专著。曾获省部级及国家级奖50多项,其中论文《试论民族声乐美学复归》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6.科研项目论证与课题申报

主讲人:徐敦广(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4月14日14:0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从评审角度讲教师在申报国家基金过程中,如何选题,如何开展项目论证,如何撰写文本等问题。

主讲人介绍:

徐敦广,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声乐与教学研究、民族声乐理论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当代音乐》杂志执行主编、中国音协全国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副主席、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主席、长春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被授予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荣誉称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近年来,曾受邀在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30多所高校举办30余场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

   曾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试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等9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外艺术歌曲赏析》《音乐教育理念的文化阐释》《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民族声乐学》《新编经典声乐教学曲库》等多部教材及专著。曾获省部级及国家级奖50多项,其中论文《试论民族声乐美学复归》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7.舞蹈学科建设中的中国舞蹈

主讲人:周大明(研究员)

活动时间:2022年3月17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2021年12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引发热议,也触发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热情。此次讲座循着1983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的5版《目录》的学科发展轨迹,分析、阐释舞蹈艺术的学科意义,分类结构、历史实践及发展现状。重点在“中国舞蹈”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梳理舞蹈学科建设成就、困难和问题,提炼出舞蹈学科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讲座在阐述中国舞蹈分类问题时,注意结合河北民间舞蹈做实例分析。

主讲人介绍:

周大明,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文华大奖评委;中国评剧艺术节评委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评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督学;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出版专著《杂技概论》《中国节日志·春节》等1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入选国际国内高规格学术会议,多篇被转载,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常设奖项18项。


8.中华传统有声文化的科学视角

主讲人:孔江平(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3月31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有一类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文化称之为“有声文化”。这次讲演主要是从科学的视角介绍中华传统有声文化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概括起来可以称为“音律”“格律”“曲律”和“乐律”。音律主要介绍中国的语言及文化;“格律”主要介绍汉语古诗词吟诵,诵经等;“曲律”主要介绍昆曲的发音,蒙古族的呼麦,哈尼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巴马白族的抖喉,彝族的口弦琴等;“乐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的八音,如,曾侯乙编钟,古琴等。

主讲人介绍:

孔江平,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学和语言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实践

主讲人:杜云生(研究馆员,书记)

活动时间:2022年4月21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围绕“什么是非遗”“为什么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简要介绍国内外非遗保护历程、概念、特征、重要性以及我国探索形成的非遗保护“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

主讲人介绍:

杜云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研究馆员。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燕赵文化英才”、第五届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多年从事全省非遗调查研究与保护发展工作,主持出版了《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河北省非遗价值与存续环境研究》《河北省非遗旅游地图》《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非遗旅游手册》等图书。

10.稷益庙明代戏台中的哈斯效应研究——兼议在古戏台上唱戏为何不用专职指挥

主讲人:杨阳(教授,博导)

活动时间:2022年4月28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明清古戏台的通面阔为什么大多在14米之内?为什么不能再宽一点?本报告将揭秘古代哲匠就此问题的科学探索。

主讲人介绍:

杨阳,理学博士,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大学教授,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学理论双学科博导。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多核心期刊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17项,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11.中国舞蹈的现状描述

主讲人:刘建(教授)

活动时间:2022年4月29日14:00

地点:腾讯会议:5492684442

讲座内容:

讲座把当下的中国舞蹈放在世界舞蹈的坐标系中进行描述,以法国舞蹈和印度舞蹈作为参照,分别从高雅舞蹈、群众舞蹈、前卫舞蹈、商业舞蹈和流行舞蹈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供聆听者认知和思考,并参与最后的问答环节。

主讲人介绍:

刘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宗教与舞蹈、舞蹈身体语言学、汉画舞蹈重建研究。出版的专著与教材有《宗教与舞蹈》《舞与神的身体对话》《汉画像舞蹈图像的表达》《舞蹈调度的形式陈说》《舞蹈身体语言学》《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思考》《在世界坐标与多元视角中——中国古典舞界说》《翘袖折腰:汉画舞蹈的深描与重建》等。舞蹈实验作品有《汉画舞蹈实验演出》。


上一篇:2021年学术讲座(25场)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